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|国产精品宅男免费|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直播|五月天在线视频亚洲

    1. <dl id="po7eb"></dl>
      <listing id="po7eb"><pre id="po7eb"></pre></listing>
      <optgroup id="po7eb"><ins id="po7eb"><kbd id="po7eb"></kbd></ins></optgroup>

      <delect id="po7eb"></delect>

      分類垃圾桶公共場所遇“尷尬”

      2019-08-27 10:20  來源: 三秦都市報

      分類垃圾桶遭“冷遇”  

      將于9月1日在西安實施的“垃圾分類”,如今已進入倒計時,根據(jù)本報記者前期走訪的情況,很多社區(qū)、居民都在認真學習相關知識,身體力行推動這一措施的落地實施。那么,作為城市生活垃圾的另一個“收容點”,車站、醫(yī)院、農貿市場等公共場所,如今垃圾分類又做得怎樣呢?昨天,記者對上述場所進行了走訪。

      客運站:分類垃圾桶成“擺設”

      位于蓮湖區(qū)棗園東路上的某客運站,是古城西安幾個重要的公路交通樞紐之一,也被稱為西安的“西大門”。

      昨天上午,記者在這里看到,該站在站內檢票乘車的地方及乘客下車出站處,均設置了用來分類投放的四色垃圾桶,并在桶上醒目標注了每個類別對應的具體垃圾:比如標注著“可回收物”的藍色垃圾桶上,將可扔垃圾種類細化到玻璃類、牛奶盒、金屬、塑料、紙箱、易拉罐6種;寫著“廚余垃圾”的綠色垃圾桶,也詳細標明骨骼內臟、菜梗菜葉、果皮、果殼、殘枝落葉、剩菜剩飯等,均可往桶里投放。但記者在此處觀察了20分鐘,沒有一位乘客按照要求,將手中的垃圾扔到對應的垃圾桶里,甚至都沒有人掀開這幾個分類垃圾桶的蓋子。

      記者看到,這四個分類垃圾桶旁,還放置了兩個沒有標識的大垃圾桶,這兩個垃圾桶相較而言就比較“受寵”。來往乘客只要手里有垃圾,幾乎都會順手將它丟進這兩個大桶里。

      記者攔住一位丟了個空礦泉水瓶到大垃圾桶里的年輕小伙詢問,他稱自己未將瓶子進行分類投放,是因為“一看那幾個桶上的標識頭就大了,擔心丟錯”。他說,“扔個垃圾還要琢磨半天,太麻煩,還不如丟到這兩個沒有要求的桶里,完了肯定還有人重新分揀。”

      或許大多數(shù)人都抱有這種心態(tài)。打開四個分類垃圾桶,記者看到,“可回收物”桶里僅一個牛奶盒一個酸奶瓶;“廚余垃圾”桶里只有很少量的果皮;“其他垃圾”桶里擱置著幾團用過的紙巾;“有害垃圾”桶里則直接空無一物。對比兩旁已經裝了大半桶垃圾的普通垃圾箱,“遇冷”明顯。

      商場、地鐵:有分類標識大部分人仍隨便扔

      在地鐵一號線朝陽門站記者看到,因為地鐵站不同于其他區(qū)域,垃圾來源比較單一,此處設置的垃圾桶僅分為“可回收物”和“其他垃圾”兩種。如此分類已經簡化了許多,但真正能做到分類投放的人還是少之又少。

      在該站B出口的垃圾桶旁,記者同樣觀察了20分鐘,發(fā)現(xiàn)僅有一位女性乘客在投放手里的紙巾前,站在垃圾桶旁猶疑了幾秒。她稱,自己一時想不起紙巾屬于可回收物還是其他垃圾了。“我在網上專門學習過的,結果一到跟前又忘了,回去還得再好好記記。”這位女性乘客表示,垃圾分類是保護環(huán)境的好事,每個人都應當按照要求,從自身做起。

      但事實上,記者見到更多的,是步履匆匆,只要將垃圾扔進垃圾桶就“萬事大吉”的乘客,這直接導致分類跟未分類一樣:“其他垃圾”桶里扔著不少飲料瓶,“可回收物”桶里摻雜著不少紙巾。

      除了地鐵站,記者在位于雁塔北路上的一家大型商業(yè)綜合體也見到了此種情況。

      記者看到,這家商場里也僅分類設置了“可回收物”和“其他垃圾”兩種垃圾桶,兩個桶大多數(shù)場景下都被并排放置在一塊,很多顧客在丟棄手里的垃圾時,根本不會仔細分辨哪個桶對應哪些垃圾,都是隨手一丟了事。自然地,桶里的垃圾也都是混合堆放。

      提及垃圾分類,該商場的一位保潔員也很無奈,“哪個桶是回收的,哪個桶不是,這上面都寫著呢,但大多數(shù)人都不管這些。商場里垃圾桶多,我們也不可能一直盯著提醒,沒辦法。”

      高校、醫(yī)院:垃圾分類還未完全行動

      車站、商場目前的垃圾分類情況不盡如人意,那么高校、醫(yī)院開始行動了嗎?隨后,記者又隨機走訪了某大學研究生院及一家三甲醫(yī)院。

      在位于雁塔北路的這所大學里記者看到,分散在校園各處的垃圾桶均為“一桶兩箱”,也僅設置了“可回收物”和“其他垃圾”兩種。那么打包帶回的剩菜剩飯往哪扔,一位正在校園里打掃衛(wèi)生的保潔阿姨稱,學生宿舍樓前都有幾個大垃圾桶,可以往那里面倒。記者提及垃圾分類,這位阿姨則一臉茫然,似乎并不了解。記者隨后找到了這些垃圾桶,發(fā)現(xiàn)桶上還未做分類指示,里面也依舊是各種垃圾混合,即使天氣不是很熱,也散發(fā)著一股股味道。有工作人員就此回應,接下來如何做,學校整體要看后勤處安排。

      在位于友誼東路的一家醫(yī)院,除了個別診室門口擱置著“醫(yī)療廢物”的垃圾箱外,記者看到,垃圾桶幾乎都是單個出現(xiàn),因此更無分類投放一說。

      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稱,門診大廳的垃圾來源相較地鐵站等處更為單一,廚余垃圾、有害垃圾基本不會出現(xiàn),因此僅放置一個垃圾箱是有一定道理的,因為即使所有垃圾擱置一處,院里下一步自行分類相對來說也是比較容易的。但具體下一步怎么做,還得看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實施之后,各家醫(yī)院如何調整。

      農貿市場:

      有的還未見分類“蹤影”

      有的已成示范崗

      除了上述幾個公共區(qū)域,昨天下午,記者又前往位于建國路上的一家農貿市場進行了走訪。

      動物內臟、爛菜葉、塑料袋、紙箱、泡沫板……常與這些詞語所捆綁的農貿市場,按理說是最應當將垃圾分類落到實處的地方,然而記者在這里看到,“分類”還未見蹤影。市場里擱置的多個垃圾桶里,全部堆滿了各種各樣的垃圾,爛菜葉與塑料袋“齊飛”,包過菜的廢紙與沒人要的臟衣服“共舞”。記者提及垃圾分類,有商戶不屑一顧,“還分啥類,分完了拉過去還不是倒在一塊。”

      對此,上述知情人士稱,公共場所垃圾分類是個難點,但也正是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重要突破口。至于這一難點應當如何突破,各個管理單位還應多摸索、多實踐。

      記者了解到,這一“難點”也不乏有已經突破的管理單位。長安區(qū)侯家灣的一個農貿市場,就因垃圾分類有妙招,而被媒體點贊報道。

      在這家農貿市場里,首先在垃圾分類收集上對商戶做了要求,每家商戶都要在門口放上小的分類垃圾桶,將菜葉扔進“廚余垃圾”,塑料袋扔進“其他垃圾”。還在市場多處設置了大的垃圾分類收集點,四種不同垃圾都有地方可供投放,商戶傾倒十分方便。其次,該農貿市場還為商戶提供了可回收物寄存點,直接回收紙箱等可回收垃圾。

      除此之外,擔心仍有人對部分垃圾的分類拿不準,該農貿市場又貼心設置了二次分揀箱,讓商戶把不清楚如何分類的垃圾,倒進這個箱子里,由市場保潔人員和工作人員再做二次處理。該市場負責人稱,為圓滿推進這一工作,他們前期對大家發(fā)出了號召和倡議,要求準確投放,后期又對做得好的商戶進行獎勵,所以大家積極性很高。(文/圖 記者張晴悅)

      鄭重聲明: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有侵權行為,請第一時間聯(lián)系我們修改或刪除,多謝。
      Top